新形势下,原料药产业何去何从?

2021/4/8 10:27:49

        回顾全球原料药和仿制药产业链的发展历程,我们可以以2015年为分水岭,划分为两个产业阶段。在1984-2015年的第一个周期中,欧美仿制药市场的兴起是行业红利的主要来源,且欧美大牌企业享受到了显著的先发优势。而在2015年后开启的新一轮周期中,随着具备欧美市场质量体系和注册认证能力的企业增多,行业正逐步转入综合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比拼。中国和印度企业凭借资源禀赋优势,有望成为最大受益者。

        中国原料药产品类型以大宗原料药为主,如:维生素、氨基酸、氨基糖胺、解热镇痛类等。截止2017年底,中国拥有1474个API生产基地,凭借完整的产业链,中国的大宗原料药产品种类齐全,产能旺盛,且价格低廉。 但对于高端特色原料,由于国内原料药企早期缺乏研发能力,导致生产技术相对落后,产业集中度不高,生产成本高等问题。

        加之近年来,从原料药垄断被罚的大案,到因杂质检出而导致出口被禁,到日趋严格的环保而不断承压的整体产业大环境,再到近年“一致性评价+带量采购”对医药行业格局大洗牌,重新定义仿制药核心竞争要素,原料药行业发展注定迎来一场大变局。

        行业标准提高,原料药产业完善更加重要。 问题与机会同时存在,原料药产业要如何发展?

        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生态环境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《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对原料药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、实施路径、基本要求等做了明确表述。《意见》指出,到2025年,采用绿色工艺生产的原料药比重进一步提高,高端特色原料药市场份额显著提升;产业布局更加优化,原料药基本实现园区化生产,打造一批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;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高,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、二氧化碳排放量、用水量以及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。而要达成以上目标,《意见》中表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、优化产业布局、加快技术创新与布局以及推行绿色生产标准等四个方面进行优化,从而达到提高大宗原料药绿色产品比重,加快发展特色原料药和高端定制原料药,依法依规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,逐步提高原料药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。